科学决策
主办单位:中国航天科技集团
国际刊号:1006-4885
国内刊号:11-3472/G3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1412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治堵需要科学决策

这一切跟拉闸限电的做法没啥两样。过去,没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省份,会对高能耗企业停电或提高电价,有的地方连居民区、医院和红绿灯也不放过。
  北京也有一个任务:到2017年污染物减少25%到30%。为此,环保部门专门制定了一份行动计划分解方案,北京市交通委立即推出了两项新计划:车牌摇号指标每月减少1万;收取拥堵费。
  北京从2011年开始施行车牌摇号政策,现在每个月新车指标大约为2.2万辆,摇号中签概率大约为1/132。在此基础上再减1万辆—这个数字的得出大约是根据任务分解而来的—摇中的人真的要很幸运。而人们对拥堵费的质疑在于:这项打着环保旗号的收费并未经过人大立法,不能说收就收,并且人们在购车和用车过程中已支付了高昂的购置税、车船税和燃油费。
  《中国青年报》评价其为懒政,“总是喜欢拣软柿子捏,拿没权没势的人欺负”最喜欢从没啥话语权的车主身上拔“毛”。北京已经通过行政手段实施了多项治理政策,从奥运期间的单双号限行,到限购以减少1/3新车销售量,再到本地居民才能参与的摇号政策。
  算起来,这些政策断断续续已经实行了7年,而“摇号+限行”的政策也经过了三年,这政策显然失败了,我们看到的是:路依然拥堵,并且比以前还堵。一个来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是,今年上半年的交通指数是5.0,比去年同期增长6.4%;工作日平均拥堵时间是1小时40分钟,比去年还多了30分钟。
  在实施新的政策之前,北京市政府应该对这些年的失败做些梳理和反思,追责现在还不敢奢望,但如果不清楚一个雄心勃勃、寄望“毕其功于一役”的政策为什么失败,然后在错误的政策上累加失误,只能是错上加错。比如,在上一次政策出台前是否意识到外地牌照车辆管理问题?公安部显示的数据是截至6月底,今年在北京购买、在河北上牌的共有1.4万辆车。买外地牌照的人无非是两种:久摇不中和没资格办理本地牌照的。以我们杂志为例,由于在上海交税,员工即便居住满5年也无法办理本地牌照。
  外地牌照在北京很麻烦,必须有进京证,而进京证要到北京河北交界的几个公路检查站办理,每周或每半年去办理一次,高峰期还不能进五环,否则会被罚款100元,据称惩罚力度还将加大—每次扣3分。不想用外地牌照,解决方法有类似于VIE协议控制的代理买车,这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和潜在纠纷,还有每月花费上千元租牌照……
  决策部门应该分析的是,为什么这么麻烦也要开私家车?北京的外地人口很多,大部分都是年轻人,普遍认为在他们结婚怀孕之后通常会买车—事实情况是否如此?我们还没有看到权威的统计和分析。
  一个抱着孩子去医院的焦急的父母对公共交通的容忍度是很低的—我们还知道消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它要满足一些特殊需求。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是,某天下雨打不到车,成为买车的理由。那么公共交通—我怀疑在北京的公共管理者至今还有一种错误的意识,出租车是一种奢侈的消费—是否能满足人们需求?我们知道运行良好的出租车系统其效率远远超过私家车,为什么不在这个问题上解决这个买车主力的特殊需求?这就又回到北京到底有没有能力管理出租车的问题上来,然后又回到这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如何挟持政府、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问题……
  再比如,公车问题同样被广为诟病,那么公车在做什么?我们假设它没有被私用的情况下, 频繁使用的公车是否与落后的行政管理方式相关?是否是繁文缛节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?
  科学决策的核心是发现真正问题。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。否则就如《中国青年报》评论所说,政府做的事就是,“先把城市弄堵了,然后再收费”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科学决策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科学决策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